第884章 当如何处置?-《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第(2/3)页

    杨凌眉头深锁,深知荆轲对秦国之恨根深蒂固,难以消解。但他仍竭力保持语气平和,试图作最后劝解。

    杨凌凝视着眼前这位伤痕累累的义士,语重心长地说道:“荆轲,我深知你心中对秦国积怨已深。但请你相信,此番流放绝非意在折磨,而是真心实意要给你一个重获新生的契机。边陲之地虽条件艰苦,却也是个能够建功赎罪的所在。你身怀绝技,智勇双全,若能把握这次机会,或许真能寻得一条生路。”

    荆轲闻言静默良久,缓缓抬首望向杨凌:“杨大人,此言当真?”

    杨凌郑重颔首:“绝无虚言。陛下已颁下旨意,将你遣往边陲。我会安排人手密切关注你的动向,但也会给予你建功立业的机会。只要你诚心悔悟,尽心竭力为秦国效力,我相信陛下定会酌情宽宥。”

    荆轲长叹一声,声音里带着几分释然:“也罢!事已至此,我亦无话可说。杨大人,我愿前往边陲戴罪立功。只盼你能信守诺言,给我这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杨凌闻言心头一宽,感受到荆轲终于放下了执念与仇恨。他郑重承诺:“荆轲,你且宽心。我必当竭尽全力为你争取这个机会。唯望你能珍惜此番机缘,切莫再行对秦国不利之事。”

    荆轲深深点头:“多谢杨大人。这份恩情,荆轲永志不忘。”

    杨凌深吸一口气,深知此次送行意义非凡。荆轲虽被流放边陲,但终究是燕国士人的表率,在民间享有崇高声望。为此,杨凌特意筹办了一场隆重的送别仪式,既为消解百姓对秦国的怨愤,也为向荆轲表达最后的敬意。

    破晓时分,朝阳初升,朝霞将天际染成一片绯红。杨凌率领一众官员与兵士,来到荆轲启程之地。举目望去,但见道路两侧早已聚集了数以万计的百姓,或立或坐,或泣或笑,都在静候荆轲现身。

    杨凌心头一紧,未料竟有如此众多的百姓前来送行。他稳了稳心神,迈步上前朗声说道:“诸位父老乡亲,今日我们在此为荆轲送行。他虽犯下过错,却始终是燕国子民。望大家能予他改过自新的机会,也期盼燕秦两国能和睦相处,共谋繁荣。”

    百姓们议论纷纷,有人点头称是,也有人面露不忿。杨凌心知要化解民怨绝非易事,但仍竭尽全力周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