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志愿军-《落脚之地》


    第(1/3)页

    当新中国刚成立时,湖北巴东人民期盼已久的和平时代来临,牛角镇集市大街的青年们却各奔东西。

    老红军一碗饭率领镜族子弟兵去厦门准备解放金门岛和台湾。

    陈玮出家当和尚去印度学习菠萝蜜阿弥陀佛大乘经。

    一文字带领23名镜族亲戚子弟去香港经营医药公司。

    一捆柴带领327位镜族青壮年乘船前往江浙沪进入刘秀的工厂上班。

    王镇恶带领王姓族人拖家带口去台湾住进眷村。

    一盏灯带着妹妹一剪梅前往美国加州投靠刘裕。

    管仲的孙子管鲍去南非做钻石生意。

    张三丰去了武当山闭门练功。

    成功修建鸡鸣湖水库的李冰被解放军委任为巴东县第一任县委书记。

    张居正也成为牛角镇有史以来的第一任镇委书记,李冰的儿子李二郎出任镇长。

    集市大街上的烟馆/杏花楼/赌场/镖局/钱庄/当铺全部取缔,乡村实行土改,没收地主田地集体再分配。

    牛角镇很像香港和哈达铺,商业发达,走南闯北收废铁废金属的个体户多,做小本生意的摊贩多,群山峻岭间从事农业种粮者少。

    巴东首富刘悟透不是地主,没有一块水田和耕地,但他是拥有工厂公司店铺的企业家,

    哭河边刘家的兵工厂和钢铁厂已经搬迁至江浙沪地区的舟山岛和宝山,只剩下机械修理厂/面粉厂/水泥厂/玻璃厂/服装厂五座工厂,集市大街上有一家淬火电话通讯公司和一个‘牛角镇之音’广播电台,另外还有几家小店铺。

    铁匠刘悟透曾经是牛角镇民国时代影响力最大的人物,但现在是共和国时代,牛角镇影响力最大的人物是老红军一碗饭。

    从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闹革命,到如今1949年12月底,22年间,一碗饭先后跟随贺朱陈聂毛周林彭刘叶粟,南征北战竟然打了大大小小近400场战役。

    经过战争的洗礼,老红军一碗饭从一名通讯兵逐步晋升成为解放军的一名师长,1946年在牛角镇招募的108名镜族青年解放军战士也一直在一碗饭麾下。

    能征善战的一碗饭也成为职业军官,戎马一生。

    国民党刚撤退至台湾后,1949年10月24日,一碗饭参加了解放军第十兵团叶飞指挥的金门战役,准备乘胜追击,一举解放与厦门近在咫尺的金门岛,再剑指台湾。

    台湾人心惶惶,一旦国民党的‘延安’失守,蒋就无路可退,只能流亡海外。

    三天后,解放金门岛宣告失败。

    正当驻扎福建的解放军养精蓄锐重振旗鼓,准备从头再来收复金门岛时,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美军和韩军驱至釜山一隅。

    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军队为主的“联合国军”在仁川成功登陆,局势逆转。

    1950年10月,美军、南朝鲜军北上越过三八线,并推进至中朝边境,严重威胁中国的国土安全。

    美军飞机开始在中朝边境挑衅轰炸中方境内的房屋财产,被分割包围的北朝鲜人民军也在紧急求援,希望中国解放军出兵跨过鸭绿江。

    此时新中国首都北京也在集体讨论:是出兵朝鲜,还是休养生息?明朝万历年间,中国也曾有过援朝抗倭的先例。

    往事不堪回首:1840年鸦片战争时,英国军舰在长江架起几门大炮,就轰开中国大门,吓蒙了清政府,开始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一百年来,中国人外战不行内战在行的窝囊,防内大于防外的嘴脸,在世界列强面前展露无遗,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护国运动、直奉大战、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围剿红军,每次总是在家里,自己人猛打自己人,而且心狠手辣。

    解放战争刚结束,新中国的首都北京,这次与众不同了,与防内大于防外的清王朝和民国政府明显不同。

    天不怕,地不怕,也不战后休养生息,也不外交努力,也不怕17国联军和美国最强大空军。

    尔欲战,便战,一起上。

    就是为了争一口气!昏睡百年的精神气要复活!新中国首都北京果断决定出兵在境外打一场扬眉吐气的大战,结束羸弱形象,树立国际威望,证明一下中国人对外战争到底是孬种还是硬汉?什么民族才配得上叫做华夏汉唐后裔?

    中国人民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为总司令,于10月25日赴朝参战。

    1950年10月,曾经参加过东北辽沈战役的一碗饭率领镜族子弟兵加入中国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

    从红军到八路军到解放军到志愿军,久经沙场的一碗饭晋升为志愿军的龙虎装甲军军长,听从彭总司令的指挥。

    1950年9月17日,二战名将麦克阿瑟指挥美军成功奇袭登上了仁川港。

    9月18日上午,美军攻克了金浦机场,控制了对下一步行动至关重要的空军基地。美军在飞机的支援下,迅速向汉城方向发展进攻,朝鲜人民军迅速组织兵力增援仁川,一边从洛东江调来第105机械化师和第9师的第8团与美军展开争夺战,同时加紧对釜山防御圈的进攻,以策应仁川方向的防御作战,阻止美军南下。

    激战多天,相持不下,朝鲜人民军考虑到美军仁川登陆后,后方通道有可能被美军切断,造成对己方不利,遂主动撤出战斗,全线从洛东江向北转移。

    1950年10月25日,为确保中国志愿军入朝隐蔽突然性,志愿军总司令部严令中方各部队入朝后要控制电台,封锁消息,严密伪装,昼伏夜行,向指定的作战区域隐蔽分散开进。

    首批分散入朝的志愿军部队依令利用夜暗隐蔽行动,严格执行保密规定,成功躲过了敌军空中与地面侦察。当数十万志愿军进入朝鲜北部的崇山峻岭时,“联合国军”竟没有丝毫察觉。“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十分乐观地认为:中国出兵干预的可能性很小。

    与志愿军分散隐蔽行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敌军异常骄横,如入无人之境”。

    10月24日,麦克阿瑟下达“总追击令”,命令敌军各级指挥官全力以赴向鸭绿江突进。

    于是,联合国军各部都以最先到达鸭绿江为荣,纷纷加快进军速度。

    联合国军虽在我军到达前进至志愿军预定防御地区,但因其未发现志愿军分散渡过鸭绿江入朝,仍继续大胆前进,使得其自身兵力逐渐分散。

    其中,西线右翼南朝鲜军第2军团态势突出,且与东线部队之间敞开80余公里的缺口。这为志愿军军突然发起作战、割歼冒进之敌、实现初战制胜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巧设“口袋”阵地,速歼突进之。

    根据中国志愿军司令部的部署,第118师于10月24日晚以预期伏击姿态占领两水洞及周边的北镇、九龙江、仓洞等地区,修筑工事,准备阻击敌人。其中,第118师指挥所位于两水洞,下辖的第353团在两水洞公路西侧展开,第354团沿温井至北镇公路和九龙江北侧一线展开,第352团在北镇西北侧展开,扎了个严实的“口袋阵”。

    1950年10月25日9时许,南朝鲜军第6师第2团第3营及1个炮兵中队,成两路行军纵队,乘车由温井向北镇疾进。10时许,南朝鲜军第3营尖兵连及炮兵中队进至志愿军第118师指挥所附近,遭志愿军侦察连阻击。

    随后,南朝军第3营全部进入志愿军第118师预设伏击圈。第118师主力立即采取“拦头、截尾、斩腰”的战法发起进攻。志愿军第354团依托有利地形,从侧翼对南朝行军纵队发起猛烈攻击,将其后续分队2个步兵连分割成数段,经1小时激战后予以全歼。

    25日14时30分,志愿军第353团第1、第3营各出一部兵力,配合第354团第3营将进至两水洞、仓洞的南朝军尖兵连和炮兵中队歼灭。

    南朝第2团主力为解救其第3营,对志愿军军第354团第2营阵地发起10余次攻击。

    从25日中午开始,志愿军第2营官兵顽强阻击,在战斗减员十分严重的情况下,成功击退南朝军多次攻击,坚守住了阵地,有力地保证了志愿军军主力的作战行动。战至15时30分,第118师全歼南朝军1个步兵营和1个炮兵中队。

    至此,围歼南朝鲜军第6师第2团第3营的战斗胜利结束。17时,在得知其第3营已被志愿军歼灭后,南朝鲜军第6师第2团主力停止向第354团第2营的进攻,溃退至温井。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第40军在两水洞首战击溃南朝鲜军后,26日攻占温井。30日,志愿军西线主力在泰川以北、温井、熙川一线完成了战役展开。

    志愿军司令部决心按照既定计划,以正面突击和迂回包围结合的方式,围歼云山之敌。

    云山战斗打响前,“联合国军”已发现志愿军入朝参战。然而,“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认为中国只是象征性出兵,对志愿军的决心估计不足,决定仍执行既定作战计划,命美军骑兵第1师从平壤附近北上,进至云山、龙山洞地区接替南朝鲜军第1师防务,准备继续北犯。

    担负攻歼云山之敌任务的是志愿军第39军。战前,第39军已从东北、西北、西南三面对云山形成包围。

    1950年11月1日上午,彭电话指示第39军军长吴信泉:第39军于11月1日晚在第40军协同下,围歼云山之敌。根据指示,第39军各部于17时前完成一切准备,19时30分发起总攻。

    1日15时30分左右,志愿军第116师观察所发现,云山外围高地上的美军在炮火掩护下后撤,同时云山城内有美军汽车不断向南移动。第116师首长遂向军指挥所建议:提前向云山发起进攻。吴当机立断,命令部队乘敌后撤混乱的有利时机,提前总攻云山。

    16时40分,第39军兵分三路,向云山发起全面进攻。志愿军官兵面对从未见过的金发碧眼美军士兵,没有丝毫畏惧,反而越战越勇,迅速掌控了局势。战至2日晨,云山郊区和城东、城北的战斗基本结束。

    美军骑兵第1师第8团和南朝鲜军第15团大部被歼,余下的美军第8团指挥机构和第3营被志愿军第345团压缩包围于云山城南诸仁桥以北、立石下洞公路以西的河滩开阔地。美军多次发起冲击企图突围,均被志愿军顽强阻击。美军见突围无望,遂构筑工事固守待援。

    11月2日,美军第1军军长米尔本和骑兵第1师师长盖伊亲临前线,指挥美军向第343团阵地连续猛攻。志愿军官兵顽强守住阵地,击退了美军的进攻。

    美军伤亡400余人,骑兵第5团团长身负重伤,最终被迫放弃北援云山的企图。3日18时,志愿军第345团向诸仁桥北被围美军发起最后进攻。美军第8团指挥机构和第3营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向志愿军投降。至此,云山战斗全部结束。

    这也是中国军人与金发白皮肤的外国军人第一次交手。

    2日,志愿军攻克云山。在这一次战役中,志愿军抓住敌人骄傲轻敌、分兵冒进的良机,利用敌军怕近战夜战的弱点,采取隐蔽接近敌人,乘敌不备突然发起反击的方式,挫败了美军在当年感恩节(1950年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企图,取得了同优势装备的“联合国军”作战的经验,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使朝鲜人民军获得了整顿的时间。

    1950年11月24日,联合国军“总攻势”正式开始,在东线,美第10军指挥美陆战第1师、美步兵第7师、第3师沿咸兴、长津公路向北进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