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雪泥鸿爪-《燕宫阙:凰途逆袭》
第(2/3)页
**
上阳苑·梅林再探
午后的阳光勉强穿透云层,给寒冷的苑囿带来一丝稀薄的暖意。积雪未化,梅林更显清寂。
沈青澜依旧穿着那身不起眼的宫装,提着一个小小的食盒,再次踏入了梅林深处。这一次,她身后远远跟着两名扮作普通仆役的靖王府暗卫,而暗处,不知还有多少眼睛在警戒。
她走到那间茅屋前的小院外,并未贸然进入,而是隔着篱笆,对着紧闭的屋门,屈膝一礼,声音清晰而不失恭敬:“梅先生,小女沈青澜,受友人所托,特来送还一物。”
屋内寂静无声,仿佛无人。
沈青澜不以为意,继续道:“友人言,此物乃先生旧日心血,偶得知,不敢擅留,特命小女奉还。”说着,她将食盒放在篱笆门内的石墩上,打开盒盖,里面并非糕点,而是那本《杂记》,以及萧景玄那封亲笔信,就平整地放在书册之上。
做完这一切,她再次敛衽一礼,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去,没有再多说一个字,也没有试图窥探屋内的反应。
她走得干脆利落,仿佛真的只是一个负责传递物品的信使。
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梅林小径尽头,茅屋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才被缓缓拉开一条缝隙。一只枯瘦、布满老年斑的手伸了出来,迟疑了一下,最终拿起了石墩上的书和信,又迅速缩了回去。
门,再次紧闭。
**
皇宫·乾元殿
永和帝靠在龙椅上,揉着发胀的额角。御案上,堆满了关于王璟罪证的卷宗,以及各方弹劾靖王、为王家辩白的奏章。昨夜上阳苑的惊变,像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波澜暗生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靖王那边,有何动静?”他闭着眼,问侍立在一旁的大太监赵德顺。
赵德顺躬身回道:“回陛下,靖王殿下已上表自陈上阳苑之事。此外,殿下似乎在加紧追查刺客来历,并……派人去了梅知行处。”
“梅知行……”永和帝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那个老倔头……他还活着呢。”语气听不出喜怒。
“是。靖王殿下似乎很想得到梅先生的支持。”
“支持?”永和帝嗤笑一声,“梅知行连朕的面子都不给,会给他一个皇子?”他顿了顿,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扶手,“老七这次,倒是让朕有些意外。原以为他性子温吞,没想到动起手来,又快又狠。王璟这次,怕是真要伤筋动骨了。”
赵德顺小心翼翼地道:“陛下,王大人毕竟是国舅……”
“国舅?”永和帝冷哼一声,“正是因为是国舅,才更应谨言慎行!他这些年,也太过肆无忌惮了!真当朕老了,眼瞎了不成?!”他语气转厉,带着帝王的威严与怒意。
赵德顺连忙低下头,不敢接话。
殿内沉寂片刻,永和帝才缓缓道:“传旨,着靖王协理大理寺,查办王璟一案。告诉他,朕要的是水落石出,证据确凿!”
赵德顺心中一震。协理大理寺!这可是实权!陛下此举,是将一把刀递到了靖王手中,默许甚至鼓励他去切割王党这块毒瘤!但同时,也将他彻底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是,奴才遵旨。”
**
靖王府·夜色下的暗流
夜幕再次降临。
书房内,萧景玄看着手中刚刚收到的密报,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殿下,有何进展?”顾昀问道。
“我们派去监视齐王府的人发现,今日午后,齐王府的一名心腹幕僚,秘密去了一趟长春宫,停留了近一个时辰。”萧景玄将密报在烛火上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而王璟被禁足后,其长子王崇明,昨夜曾试图求见齐王,被拒之门外。”
沈青澜坐在一旁,静静聆听,此时开口道:“如此看来,齐王与王党,并非铁板一块。至少在此刻,齐王选择了明哲保身,甚至可能……想趁机将王党势力收归己用,或者,弃车保帅。”
“不错。”萧景玄赞许地看了她一眼,“齐王生性多疑,王璟这枚棋子已然不稳,他未必愿意再全力保他。而昨夜上阳苑的刺客,若真是他所派,那便是他一石二鸟之计——既能杀你断我线索,若能顺手嫁祸给王党,则更完美。”
“但陛下将协理查案之权交给了殿下,”顾昀眼中闪着光,“这便是我们的机会!只要撬开王党的嘴,不仅能定王璟之罪,或许还能牵连出齐王,甚至……科举旧案!”
“没那么容易。”萧景玄摇头,“王璟是老狐狸,不会轻易开口。齐王更不会留下明显把柄。我们需要更确凿的证据,或者……一个能从内部瓦解他们的人。”
就在这时,书房外传来轻轻的叩门声。
“进来。”
一名暗卫闪身而入,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一枚小小的竹管:“殿下,上阳苑梅林,有回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