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就在廖秋玉胡思乱想的时候,陈小富开口说话了。 他的语速并不快,很是沉稳: “要了解大周百姓的境况就要走到百姓中去!” “就像我想要了解大周的商业情况就要与商人们去接触一样。” “去岁盛夏,河南道因水灾有大量的百姓逃难至临安,我收留了万余人。” “我将他们安置在了距离花溪别院不远的十里河村,那些日子我常去十里河村,与那些灾民们有过一番深入的交流。” 廖秋玉的眼里满是好奇,她一直盯着陈小富,心想如他这样的少年郎,又如何能与那些泥腿杆子深入的交流呢? “去岁秋,我从临安至帝京一路也经过了许多村子,我偶尔也会去那些村子里走一走与那些村民们聊一聊。” “我揭过他们的锅盖,也看过他们的米缸……” “我知道大周的百姓日子过的苦,那么秦院正可知道他们的日子过得苦的根源在何处?” 秦仓一捋短须没有犹豫脱口而出:“便是因为朝廷的苛政!” 陈小富微微一笑:“在我看来朝廷的苛政仅仅是一个方面,甚至都不是最关键的因素!” 秦仓一怔,据理力争:“陈爵爷,我倒是以为这就是问题的根源!” “倘若朝廷将赋税减半,他们的日子还会那么苦么?” “不瞒陈爵爷说,我秦仓也不是一个迂腐的教书先生,偶尔我也会去集庆附近的村子里走一走。” “我所知道的是,许多的农人因为无法缴纳朝廷的赋税,最终只能将名下的田产贱卖给别人。” “买地的通常都是当地的乡绅,他们手里的土地越来越多,自然而然就成了当地最大的地主。” “就比如咱们集庆最有名的大地主沈万顷!” “沈万顷的发家史廖家主和钱老你们二人肯定是知道的,集庆城外方圆二百里地的十九个村子的万顷良田都是他的!” “那十二个村子的所有农人,皆是沈万顷的佃户!” “沈万顷现在已是集庆首富!而那十九个村子里的二万四千三百余户曾经拥有那些良田的百姓……” “陈爵爷,他们失去了土地,他们而今真的一无所有了!” “他们辛辛苦苦在田间地里劳作,最终也只能苟且的卑微的活着!” 秦仓面色悲戚,双手一摊: “这不就是因为苛政所导致的么?” “若税赋很轻,他们何至于卖了田地?何至于给别人为奴?” 秦仓这番话一出,廖扶山和廖承章听明白了。 他们二人大致能推测出这之前陈小富与其余三人在谈论怎样的话题。 这个话题牵涉到国家政策,是极为敏感的。 事实上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却没有人敢将这一问题给捅出来。 第(1/3)页